中国职场不像公司,像朝廷

在这种环境下,创新并非为了用户,而是为了迎合上意。 想法必须包装成“领导提出”,执行则如履薄冰,生怕越权。真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,远低于权力与等级。创新,不过是权力的华丽装饰。
就业,也早已不再是能力问题,而是“顺不顺眼”。 学历、性别、年龄,甚至星座,都能成为筛选人才的标准。这表面上是“风险控制”,实则是在用身份过滤掉那些“难驾驭”的人。这并非简单的偏见,而是领导稳固权力的隐秘策略。
所谓的“努力”,早已被偷换概念。 在这里,“努力”不再是扎实本职,而是会不会说话、陪不陪喝酒、懂不懂潜规则。那些真正埋头苦干的人,反倒成了“不会来事”的典型反面教材。
最终,这种“朝廷式职场”并非某个老板的个人之恶,而是集体默契的共谋。每个人都在这场“公平竞赛”的假象中表演,但心照不宣——升得快的,往往不是做得最好,而是跪得性感。
面对这看似无解的困境,我们又该如何重新定义自身的价值,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“战场”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