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蛇不是你的敌人

    天际尽头 | Brimflow 的个人博客

    偶然看到一个视频,视频博主介绍到:一位大哥徒手抓野生眼镜蛇,一边抽烟,一边把玩炫耀。还提到,如今还有人把蛇当“害”,见蛇就打,见蛇就杀,口口声声是“为民除害”。

    我不明白,蛇究竟哪里“有害”?它若未主动伤人,为何非要除之而后快?或许,是影视作品太早替我们塑造了偏见。《葫芦娃》里的大反派是个蛇精,阴毒、诡诈,从小便灌输“蛇即为害”;电影中,凡以蛇为喻者,多半阴险狠毒;新闻报道提到蛇,也常与“咬人”连在一起;好莱坞更热衷把大蟒蛇拍成吞噬人的怪物。

    可现实中的蛇,并非如此。它们不是屏幕里的妖邪,也不是天生的敌人。蛇不是你的敌人,杀蛇不是英雄。若真想“除害”,不如先掐灭手中的烟,让空气少受一点污染,那才是真正的“除了一害”。

  • 赚钱路子之流量类

    天际尽头 | Brimflow 的个人博客

    自媒体、无货源电商、内容创作(包括近年流行的所谓“AI 变现”),本质上都属于流量类项目——以关注度为核心,以内容或展示为手段。

    这类路径并非对所有人开放,它更适合特定类型的人:外向、宜人,能与人快速建立情绪链接;表达能力强,知道如何把平常的事讲出吸引力;脾气温和,不容易被评论或争议扰乱心态;最好还有一点独特的才艺或个人气质,能让人记住。

    有的人天生适合面对公众,就像有的人天生能当服务员,而另一些人站在那里就显得生硬。同样的逻辑在流量领域也成立。那些能持续输出内容、与人互动、保持正反馈循环的人,才具备在这个行业“努力的前提条件”。

    换句话说,流量类赚钱不是技术活,而是一种人格驱动的职业。不是每个人都不行,但只有某些人“合适”。

  • 水深火热

    天际尽头 | Brimflow 的个人博客

    今天才发现,这个月移动的优惠到期,月租恢复到 199 元。想想就有点怕——没什么收入,却还得每月往移动送将近两百块。问了下电信的套餐,价格更高。

    赚钱的路子越来越窄,尤其是做技术的,又不可能去做生意、搞直播。可花钱的地方,却一处比一处多。

  • 我做错了什么

    上面两张图展示了我网站存储空间的文件下载速度。图 1 中的速度约为 10.4 KB/s,而图 2 则达到 13.8 MB/s。检查过网站和服务器的配置后,我判断问题并不在服务器端,但速度的巨大差异仍让我困惑——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。

    图 1 的下载速度通常维持在 20 KB/s 左右,几乎没有超过 30 KB/s 的情况,很像访问 GitHub 时那种被限速的体验。而图 2 的速度则正常得多,起步约 1–3 MB/s,随后逐渐提升到 7–8 MB/s,小文件瞬间完成,大文件也能稳定在 10 MB/s 以上。

    我观察了一段时间,总结出一些规律:在咖啡店 Wi-Fi 环境下访问网站几乎总是被限速;使用手机网络时则时好时坏。网站刚建成时一切正常,几个月后才陆续出现限速的情况。有一阵子几乎天天如此,最近稍有缓解。

    这种感觉很奇怪,似乎每当我尝试做点什么,总会有某种力量在暗中阻挠。以前自建后端做短信登录时,短信突然无法送达;后来又遇到链接被重置;如今又出现限速。我从未伤害过任何人的利益,却屡屡被各种莫名的障碍干扰,不知究竟错在何处。

  • 大学生太多(2)

    天际尽头 | Brimflow 的个人博客

    之前提到大学生太多。无意间看到一个视频,谈教育的错位。大学仿佛成了制造社会零件的工厂,而如今的零件不仅数量过多,质量也趋于平庸。

    对多数在青年时期缺乏明确目标的人来说,上大学只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。大学文化成了标配,有资源的还会进一步追求博士、专家等头衔。

    但对有目标的人而言,视角应当相反:学校只是配角,人本身才是主角。是他基于目标选择上大学、选择学校与专业,而不是被大学塑造成某种“产品”。

    然而,即便不是零件,也未必能发挥作用。进入公司后,大多数人仍可能被磨合成零件,毕竟真正的平台型企业并不多。否则,只能在质量参差的零件堆里寻找缝隙与机会。兜兜转转,他依旧成了“太多毕业生”中的一员。

  • 炒米粉八块钱

    天际尽头 | Brimflow 的个人博客

    如果经营“朋友圈”累了,不妨参考我这条“动态”。你会发现,放下过多的伪装与压力,专注于“真实”本身,反而能让你感受到更多的轻松与自由。真正的自我,才是最能释放内心的力量,让你无拘无束地与世界互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