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作者没纳税,但我们没给她们机会

谁为这个世界定价,谁就在偷换人的意义。当“纳税价值”被用来评判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时,我们已经不在讨论税收,而是在讨论谁配被承认。人的价值,从不该等同于纳税额。儿童、病患、创作者、照顾者——这些人或许没有稳定税源,却维系着社会的柔软与多样。
纳税可以被计算,价值不该被量化。“纳税价值”原是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工具性概念,用于构建预算和分配资源。如果用它贬低某些群体,这不仅是一种技术语言的错用,更是一种话语权的侵占——将经济贡献伪装成道德优越,以权力的口吻划分“有用”与“无用”。
没纳税还是没机会?许多被标签为“无纳税价值”的人,并非拒绝履行义务,而是从未被允许参与。她们没法在正规平台出版,压缩了变现路径,也剥夺了纳税的可能。她们没有工资单、没有税号、没有合规平台,只剩下模糊的身份和被质疑的存在。这是她们的选择吗?
用纳税来划分尊卑,是冷漠的歧视。一句“连纳税价值都没有”的评价,看似中性,实则暗藏傲慢。当社会用财政语言去否定人的意义,实际是在为压迫制造逻辑,为边缘化行为正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