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看电影《英雄》有感

无意中又看了一遍张艺谋的《英雄》,这电影我多年前看过,这次是 10 分钟速刷“复习”了一下。时隔多年,早已不再被它壮美的色彩、诗意的动作场面所惊艳,反倒在那个“放下剑”的瞬间,突然想到一个荒诞却真实的问题——“校霸要不要杀”。
校霸仗着拳头或背景称霸校园,确实压制了不少人,却也“维持”了某种秩序。有人想反抗,有人主张不动他——否则局面可能更乱,会有新的“更坏的”人补位。久而久之,大家甚至默认:不能乱,宁愿有“他”。
而电影《英雄》讲的,似乎就是一个类似的故事。无名有机会杀掉“那个最强者”,却在听完一套关于“大义”的解释后,选择放弃。他最终相信,“乱世之中,只有统一,才能换来未来的和平”。于是他牺牲了自己,也牺牲了那一点点反抗的火苗。
这是否正确,影片没有明说。有时候,一个系统里的“霸”,确实承担着某种“次优解”的作用。但也正因为如此,它才更值得被谨慎对待,而不是轻易接受。
从这个角度看,《英雄》的深度不在于它给出了答案,而在于它提出了一个古老的问题——个体的牺牲,是否可以成就集体的秩序?而我们是否甘愿为所谓的大局,一次次的妥协?杀与不杀,有时并没有标准答案。重要的是,我们是否有勇气,去承认这里面的复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