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预制菜的定义与分级设想

    近年来,“预制菜”的讨论持续升温。官方给出的定义虽然提供了基本框架,但在实际应用中显得过于笼统,难以覆盖现实中的多样情况。消费者和行业往往在同一概念下,产生不同的理解与预期,由此带来争议。 一些解读尝试从食材、烹饪环节,甚至风味形成的角度切入,这些视…

  • “人的价值”由谁定义?当评价体系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

    今天,无论你在学校、公司、社交平台,还是家庭里,几乎都会听到这样的说法: “你要有价值,别人才会重视你。” 这句话听起来理所当然。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成为“有用的人”,要努力学习、找好工作、为社会做贡献。但你有没有想过:“人的价值”到底是谁说了算?又是…

  • 平台信用观察:资产等同于信用吗?

    在数字化平台日益介入社会运作的今天,“信用”这一古老概念正被重新书写。人们开始习惯于看到一些模糊的提示:绑定车辆可以提升信用,转入资金到某平台可解锁更多特权,甚至买几张车票、点几份外卖,也会影响所谓的“信用分”。但这真的是信用吗?资产或行为的表象,是…

  • 打码现象的深层观察

    国内没有影视分级制度,没有明确的界限,也没有统一的尺度。只有责任在平台,风险在内容创作者,某种模糊的共识在判断:什么该遮,什么不能播,什么可以一闪而过。 在这种制度模糊的环境下,打码,成为了视觉内容中一个随处可见却始终说不清楚的现象。你在平台上点开一…

  • 数字面具下的你我

    在这个越来越数字化的时代,人们开始在看不见的注视中生活。监控不再是头顶的摄像头,而是你打开手机那一刻悄然启动的算法;不再是特定的人群被监听,而是每个人的行为、偏好、表达,随时可能被记录、识别、投喂与解读。 最引人注目的,并不是监控本身,而是我们对监控…

  • 内墙:对信息沉默的观察与思考

    我们熟悉“防火墙”这个词,它是国内互联网最显著的边界,阻挡着外部世界的信息流入,也限制了内部用户的对外连接。但近年来,一种更为隐蔽的现象正在悄然蔓延,它没有明确的边界,也没有官方的告示,甚至不完全是由国家意志主导,人们开始称它为“内墙”。 这堵“内墙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