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感叹“1岁工作,22岁退休”

    1岁工作, 22岁退休

    以前和一个按摩妹聊天,我问她:“以后不能干这行怎么办,打算干什么?”
    她说:“没事,存点钱,能活到 60 岁就可以。”

    她说得很平静,开玩笑也掩盖不住内心的无奈。那种平静,更像是一种放弃。她也知道这行赚不了多少钱,日子一天天熬着,攒不下什么,也看不见出路。但她已经不打算再往远处看了。太远的事,不敢想,也没力气想。

    活一天是一天,哪怕没什么盼头,也还是得过。不是为了什么梦想,也不是在追求什么生活质量,只是还没倒下,所以就继续动着。

    这退休金少了,好像也无所谓了。反正很多人连活到退休那天都算不上。有人1岁工作,22岁退休。有人拼了命工作,却始终在原地打转;有人提早认命,不折腾了,省点力气留着喘。

    他们不是不想活得好,只是知道自己活不上去。所谓“活在当下”,有时候不是选择,是没得选。悲观这东西,久了不是情绪,是一种现实感。知道不会变好,也不再等它变好。就这么过着,直到哪天过不下去了为止。

    你觉得这是社会的不公吗?别沉默,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!💥👇

  • 极端说教的本质

    极端说教的本质

    🎬无意中刷到一个博主舌战小粉红的视频,这类视频通常比较无聊,因为“小粉红”的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基本可以预判,内容基本是:守方讲理,攻防(小粉红)说教,无限循环。🙃

    虽然内容可预测,但偶尔看看,反而有种奇妙的“娱乐感”:你知道他们会说什么,却仍然会对其中荒诞又熟悉的画面感到好笑。📺

    极端的“说教”并非出于关心,而是对控制的执念。它的本质,是用自己的价值判断去覆盖他人的人生经验,将“我觉得对的”强行变成“你必须照做的”。

    说教者热衷于告诉别人“该做什么、不该做什么”,但他们很少真正倾听。他们不愿承认世界的复杂性,也不愿接受他人有不同的选择、节奏与命运。极端说教并不能带来改变,只会制造压迫、愧疚,甚至反感和疏离。😔

    真正的引导,源于尊重。不是替别人活,而是允许别人更好地做自己。💬那些永远站在高点、指责他人的人,或许才是最不安的灵魂。🧩

  • 手机商店里泛滥的“约会生意”APP

    手机商店里泛滥的“约会生意”APP

    我:“怎么充钱”
    TA:“报告,捕获一名小帅哥~”

    我:“怎么充钱”
    TA:“不管今世也来世也好,我所要的只有你。”

    我:“我想充值”
    TA:“报告,捕获一名小帅哥~”

    它识别“充钱”的速度,比识别人还快。我懂,就是感觉和它聊天有点贵。

  • 图像背后的逻辑

    图像背后的逻辑
    图像由 AI 生成

    我逐渐摸索出一个方法:如果只是告诉 AI “生成一张像手机拍的照片”,其实是行不通的。因为 AI 并不知道“像手机拍的”究竟意味着什么。

    相反,我们需要理性地描述手机照片的具体特征,比如曝光过度、运动模糊、色彩偏移、CMOS 传感器带来的噪点等等,只有这样 AI 才能真正理解并生成符合预期的图像。

  • 数字人直播比真人厉害?

    罗永浩的数字人

    看数字人直播首秀实现了 5500 万元成交额有感。自动化执行、全天候运作、统一形象输出,确实让人有理由认为,数字人正在超越真人主播

    的确,从执行效率、内容稳定性和可控成本来看,数字人具备显著优势。这类技术在标准化、高频次的执行任务中表现出色,是一种高效的工具。

    但如果将视角从“技术能力”转向“用户体验”,情况就不再那么简单了。

    信任感和亲近感,恰恰来源于那些不那么完美的部分 ——语气的迟疑、临场的反应、偶尔的插科打诨。这些细节,正是人类交流中最难被复制、也最打动人的部分。

    数字人缺乏这些维度。它传达的是内容,却难以传达情绪和判断。
    即使表现流畅,也往往显得单调、疏离、不够生动。它不是那个真实、复杂、具体的人。

    这和我们看 AI 写的文章、生成的视频、合成的音乐时的感受类似:
    我们看到的不是“人”,而是一个被模拟出来的存在;不是内容,而是一种不断重复的“仿真”。

    最终留下的印象往往是:没营养、被敷衍、缺乏温度。这样的直播可以持续播下去吗?也许可以,但它所能承载的,恐怕不会是我们真正想要的那种连接。

  • 听罗帅宇事件分析有感

    听罗帅宇事件分析有感
    图像由 AI 生成

    听闻罗帅宇事件,并由此牵出刘翔峰医疗黑幕,不禁感慨,什么德州电锯杀人狂、变态分尸、食人肉的恐怖电影,在国内医疗黑幕面前实在是小巫见大巫。

    如果要拍一部真正震撼人心的恐怖片,不如聚焦于医疗领域的黑暗面。结合“医生”对信息差的利用、话术操控、以及那种远超终极变态杀人魔、将人视作猪狗的冷血心理素质,拍出一部揭露医疗黑幕的恐怖片,恐怕才真正称得上“恐怖”二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