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海棠作者没纳税,但我们没给她们机会

    海棠作者没纳税,但我们没给她们机会

    谁为这个世界定价,谁就在偷换人的意义。当“纳税价值”被用来评判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时,我们已经不在讨论税收,而是在讨论谁配被承认。人的价值,从不该等同于纳税额。儿童、病患、创作者、照顾者——这些人或许没有稳定税源,却维系着社会的柔软与多样。

    纳税可以被计算,价值不该被量化。“纳税价值”原是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工具性概念,用于构建预算和分配资源。如果用它贬低某些群体,这不仅是一种技术语言的错用,更是一种话语权的侵占——将经济贡献伪装成道德优越,以权力的口吻划分“有用”与“无用”。

    没纳税还是没机会?许多被标签为“无纳税价值”的人,并非拒绝履行义务,而是从未被允许参与。她们没法在正规平台出版,压缩了变现路径,也剥夺了纳税的可能。她们没有工资单、没有税号、没有合规平台,只剩下模糊的身份和被质疑的存在。这是她们的选择吗?

    用纳税来划分尊卑,是冷漠的歧视。一句“连纳税价值都没有”的评价,看似中性,实则暗藏傲慢。当社会用财政语言去否定人的意义,实际是在为压迫制造逻辑,为边缘化行为正名。

  • 天际尽头日流量,真实的反馈

    昨天网站处于维护状态,全站返回 503,流量曲线几乎贴地平滑。今天维护结束,流量立刻恢复上升。

    网站的流量虽出乎预料,却也非常真实。

  • 天际尽头日流量,有些出乎意料

    在刚刚过去的 5 月 31 日,网站总请求数达到 6.58K 次,独立访问源为 285 个(可以理解为用户数量)。

    排除机器人之后,这个数字依然很不错。毕竟我没做过任何推广,只是更新内容,这样的流量表现确实有些意外,也令人欣喜。

  • 试水国内

    两路并进,合二为一 | 天际尽头

    年初,我将博客升级为动态网站,开始兵分两路:一路试水国内,内容尽量保持低个人色彩;一路维持国际站,保留原有的自由与表达。

    我很清楚,一个人难以长期维护两个站点,所以早早就计划一年内合并为一。最终是留下国内站,还是回归国际站,主要看哪边流量更有说服力。

    别人做事常常先组队、再动手,我不同,我喜欢先做出点样子,再找有兴趣和意愿的人同行。技术方面我并不担心,真正的阻力,反而是在找人之时,从“BAT”这些无形的大山后头蹦了出来。

    不过现在“躺平”的状态,很多事情我也懒得搞。大概率,会并到国际站上去。

  • 感叹800哥:别人不能把你怎么样,就可以为所欲为吗?

    感叹800哥:别人不能把你怎么样,就可以对TA为所欲为吗? | 天际尽头

    总有人精得很,懂得在什么人面前收起锋芒,又在什么人身上尽情发泄。见了权势就低头哈腰,遇上弱者就抖擞精神。他们不是没原则,是原则可以因对象不同而“灵活调整”。

    “你不能把我怎么样”道尽无数人行事的底层心态——不是因为你有理我才让你,是因为你没能力我才敢欺你。在他们眼里,没背景、没话语权、没还手能力的人,不值得被尊重。不是他们多聪明,是他们太明白:谁不能还手,谁就可以当作”软柿子“。

   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“潜规则”:不是谁讲理谁有理,而是谁凶谁有理;不是谁委屈谁值得怜悯,而是谁沉默谁就该被踩一脚。但别忘了,真正的强者,不靠踩低谁来垫高自己。一个人值不值得尊敬,看他如何对待那些“不能把他怎么样”的人就够了。

  • 搜索引擎的结果越来越像“水军”了

    搜索引擎的结果

    有时候在搜索一个人物或事件时,首页铺开的内容整齐得让人有些不安。换个平台试也差不多:标题类似、角度一致、情绪趋同,仿佛所有页面都在重复同一段话。

    不是说内容本身有问题,而是那种“组织化的感觉”太强了,让人很难不多想。这几年信息环境变化很大,搜索引擎也不再只是工具,更像是某种叙述的出口。

    当然,它没骗你,它只是很一致。